产地
保康松针是条形绿茶的一种,产于襄阳保康县保南店垭镇和保北黄堡一带。
历史渊源
在唐代就有记载,清代乾隆年间已有名气。
唐代斐济《茶述》中列出了十种贡茶,保康就是其中之一。“
北宋范致明《襄阳风土记》载:“保康诸山旧出茶,谓之保康松针茶,唐人极重之。见于篇什,今人不甚种植,惟店垭歇马有千余本,土地颇类此苑。所出茶,一岁不过一、二十两,土人渭之腊梅茶,味极甘香,非他处草茶可比并,茶园地色亦相类,但土人不甚植尔。”
明代黄一正辑注的《事物绀珠》列出了今茶名99个、古制造茶名101个,其中保康出的松针茶、店垭出的腊梅茶,属古制造茶名。
采摘与加工
保康松针发源于店垭,因位于五道峡以南而得名。这里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山中云雾冉冉,经微风吹拂,如轻纱薄雾尽散于茶园上空。
保康松针鲜叶一般在清明前后五六天开园采摘,要求原料为一芽一叶。
其传统加工工艺为:蒸青、扇干水气、铲头毛火、揉捻、铲二毛火、整形上光、拣选七大步骤。属针形蒸青绿茶类。
蒸青:是利用蒸汽高温破坏酶的活性,制止多酚类的氧化,以形成松针外形、茶汤、叶底特有绿色。要求:高温、薄摊、短时、快速。
扇干水气:骤降叶温,是造成松针茶特有香味的重要措施。
铲头毛火(又叫抖水气):是将扇干水气的茶叶放在120℃左右的焙炉上进行,要求进一步蒸发水分,并达到叶色油绿,梗脉略黄且出现“鸡皮皱纹”,芽梢显白毫,手握不粘,亦不成团的程度,即“散子”。
揉捻:卷紧条索,为形成松针茶紧、细、圆、直、光的外形奠定基础,唯程度较其它茶类略轻,细胞破坏达45%左右。
铲二毛火:继续蒸发水分,初步整理茶叶形状,为整形上光奠定基础。
整形上光(又称搓条上光):是形成松针紧细、圆整、挺直、光滑的关键。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,采用五大手法完成。
拣选:是按松针茶品级规格的要求,选出黄片、梗、果及非茶杂物等,然后分级包装贮藏。
品质特征
保康松针为湖北省名优绿茶。
品质特点是:外形条索紧圆、光滑、挺直、显毫,色泽苍翠油润,茶汤嫩绿清澈明亮,香气清爽,滋味甘醇,叶底嫩绿明亮匀齐。
综合:网络资料
来源:九曲红梅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